More
content

“证监会政治公募基金躺赚”

发布时间: 2025-05-08 16:15:57 

2025 年 5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解决公募基金行业 “基民亏钱、基金躺赚” 的乱象,督促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从追求规模转向重视投资者回报。具体措施如下:


  • 设立业绩标尺
    :未来每只基金产品将有明确的业绩衡量标准,比如沪深 300 指数等。通过与业绩基准对比,能让投资者更清晰地了解基金表现,也使那些风格漂移、长期跑输基准的基金难以蒙混过关。
  • 实行两个挂钩
    • 管理费与业绩挂钩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 薪酬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 10 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同时,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严格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责任人员薪酬依法予以追索扣回。
  • 调整考核评价
    :改革直指短期化行为,要求基金公司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考核权重提升至 8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 80%。同时将投资者盈亏占比、业绩基准对比等指标纳入监管分类评价体系,占 “服务投资者能力” 评分权重超 80%,引导行业摒弃 “季度排名论英雄” 的旧有生态,强化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的信义义务。

据测算,若浮动费率全面实施,预计每年可降低投资者成本约 150 亿元。同时,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推动行业平均换手率下降 20%,三年期以上基金业绩波动率预计收窄 15%。改革将分三阶段推进,2025 年完成制度框架搭建,2026 年实现重点领域突破,2027 年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业绩比较基准是衡量基金业绩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它的计算方式因基金类型和投资策略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股票型基金

  • 通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沪深 300 指数、中证 500 指数等。例如,一只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 “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80%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20%”。这种计算方式表明该基金期望在股票市场上获得与沪深 300 指数表现相关的收益,同时搭配一定比例的活期存款收益作为稳定性的补充。其计算过程就是将沪深 300 指数在一定时期内的涨跌幅乘以 80%,再加上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通常以年化利率计算)乘以 20%,得出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债券型基金

  • 对于纯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可能是 “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 或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 一定利差” 等。以 “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 1%” 为例,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 2%,那么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就是 3%。
  • 对于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等含有一定权益类资产的债券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可能是 “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 × 一定比例 + 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 一定比例”。比如,某二级债基的业绩比较基准为 “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 ×70% + 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30%”,计算时分别按照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和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乘以各自比例后相加,得到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混合型基金

  • 混合型基金由于投资资产较为多样化,业绩比较基准的构成也更为复杂。一般是根据基金投资股票、债券、现金等资产的比例来确定相应指数的权重。例如,一只混合型基金的投资比例为股票 60%、债券 30%、现金 10%,其业绩比较基准可能是 “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60% + 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 ×30%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10%”。计算时按照各指数及利率的表现乘以对应权重后求和,得出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货币市场基金

  • 货币市场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通常与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相关,如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或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等。有的货币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会表述为 “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如果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 1.5%(税前),扣除利息税后(假设税率为 20%),则业绩比较基准为 1.5%×(1 - 20%) = 1.2%。

业绩比较基准并非是基金实际的收益保证,只是基金管理人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对基金投资目标和预期收益的一种设定和说明,用于帮助投资者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大致的投资方向。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和基金实际收益率存在以下区别:

定义与性质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是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以及市场情况等因素,为基金设定的一个预期收益参考标准,它是一个事先确定的理论值,用于衡量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基金产品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基金实际收益率
    :是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投资各种资产所获得的真实收益水平,是根据基金资产的实际买卖价差、股息红利收入、利息收入等计算得出的实际回报,反映了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真实投资成果。

计算方法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根据基金类型不同有不同的计算方式,通常是由一些市场指数或利率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如股票型基金可能是 “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80%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20%”,通过对各组成部分的收益率按照相应权重进行计算得出。
  • 基金实际收益率
    :计算方法较为复杂,要考虑基金资产的初始投资金额、期间的分红、赎回、再投资等因素。一般计算公式为,如果期间有基金份额的变动,还需要考虑加权平均等因素。

作用与意义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评估基金表现的参考尺度,帮助投资者了解基金的预期风险收益特征。如果基金的实际收益率长期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说明基金表现较好,超出了预期目标;反之,如果长期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投资者则需要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或管理能力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它也是基金管理人制定投资策略和进行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 基金实际收益率
    :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情况,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它体现了基金投资的真实效果,关系到投资者的实际利益。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实际收益率来评估自己的投资收益是否达到预期,是否需要调整投资组合。

稳定性与波动性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相对较为稳定,因为其组成部分通常是一些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指数或固定利率,在一定时期内不会频繁变动。只有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基金管理人调整投资策略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才会相应调整。
  • 基金实际收益率
    :波动性相对较大,会受到市场行情、基金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行情较好时,基金实际收益率可能会大幅上涨;而在市场下跌时,也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是基金投资的预期目标参考,而基金实际收益率是基金投资的真实成果体现,两者在定义、计算方法、作用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投资者在评估基金表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基金的投资情况。

相关推荐

Recommendation Of Related

Copyright © 2024 河南世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人:王世豪
联系电话:03702052218
联系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朱襄老街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