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地时间 5 月 12 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双方承诺于 2025 年 5 月 14 日前采取相关举措。具体内容如下:
- 美国方面:修改 2025 年 4 月 2 日第 14257 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 24% 的关税在初始的 90 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 10% 的关税;取消根据 2025 年 4 月 8 日第 14259 号行政令和 2025 年 4 月 9 日第 14266 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 中国方面: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 2025 年第 4 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 24% 的关税在初始的 90 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 10% 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 2025 年第 5 号和第 6 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 2025 年 4 月 2 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此外,双方还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
中美关税暂停总体上是一件好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降低企业成本:美方取消了共计 91% 的加征关税,中国也相应取消 91% 的反制关税,双方还暂停实施 24% 的 “对等关税”。这大幅降低了中美两国企业的贸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机械与电子产品、家具与轻工制品等出口企业而言,将有力地提振相关企业的出口业务。
- 稳定市场信心:联合声明发布后,市场给出了积极反应,美股纳斯达克 100 指数期货上涨超 3%,港股恒生指数盘中飙升,科技股、消费股领涨。表明全球市场对中美关系改善持积极态度,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提升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预期。
- 推动全球产业链稳定: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关税暂停有助于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全球产业链造成的破坏,促使全球供应链进行新一轮重构,推动全球产业链朝着更加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 为解决经贸分歧提供契机:双方建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长贝森特直接牵头的常设磋商机制,定期讨论关税、技术限制等议题1。这为解决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经贸分歧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有助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避免贸易摩擦的再次爆发。
不过,也需要关注一些潜在的问题:
- 关税可能恢复的风险:双方暂停的 24% 关税只是暂时的,为期 90 天。如果在暂停期内双方未达成新的协议,该部分关税可能恢复,这会导致企业成本反弹,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 核心分歧仍未解决:美国在先进制程、AI 等领域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和封锁并未松动,包括将 HBM、300 亿晶体管以上的 AI 芯片纳入 “实体清单”。这些核心技术领域的分歧依然存在,可能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中美关税暂停可能会对以下一些方面的人或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 部分依赖 “中国 + 1” 战略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产业从业者情况分析: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因 “中国 + 1” 战略受益,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考虑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以规避关税风险。然而,中美关税暂停使这种供应链转移的动力减弱,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本期望的新投资和产业转移可能会减缓或搁置,相关产业从业者可能面临就业机会减少、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 举例说明:越南 4 月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至 28.4 亿美元,比 3 月份下降了 30%,同比下降了约 8%,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影响。
- 部分美国农业从业者: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曾暂停进口美国部分农产品作为反制措施,美国农业部门遭受了巨大损失。虽然此次中美关税暂停,但前期贸易摩擦对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造成了冲击,一些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原有的市场份额,农产品价格也受到影响,部分产品价格下降超过 20%,美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可能因此减少。举例说明:美国华盛顿州中部的一家草料出口商,由于中国客户减少订单以及成本上涨,不得不立即停止所有正在处理的订单,并裁员四分之一以应对危机。
- 从事中美贸易中间环节的部分从业者: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一些从事贸易中间环节的企业或个人,如专门处理因关税问题产生的物流、清关、贸易纠纷等业务的从业者,可能获得了一定的业务增长。但中美关税暂停后,相关业务量可能会减少,从而对他们的收入产生影响。举例说明:一些专门为中美贸易企业提供关税咨询和应对服务的机构,可能会因为关税问题的缓解而面临业务量下降,进而需要调整业务规模或裁员。
不过,总体而言,中美关税暂停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有助于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虽然可能会对少数群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这是符合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举措。